English

中国图书走向世界仍然步履维艰

1999-08-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丰捷 通讯员 徐昙 我有话说

当人们对中国图书如何走向世界众说纷纭的时候,出版人直言,中国图书已经走向世界。然而,中国图书在海外究竟怎样?近日,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副总经理齐平景的一席话为我们平添了几分忧思,因为,“中国图书的出口正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中国图书对外出口在经历了1949年至1965年的以外文书刊为主,1966年至1977年的以政治类外文书刊为主和1978年至1981年的在国际书店垄断下的以中外文书刊为主的3个阶段后,中国图书对外出口开始走向贸易轨道,发行品种逐步增多,发行量加大,发行渠道也在不断拓展。与此同时,出版发行体制从以预订为主过渡为出版社自办发行为主之后,代理发行方式现在已经在一些出版社中渐露雏型。

然而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图书出口额每年约为1500万美金,仅相当于国内发行的0.5%,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为此,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副总经理齐平景在该公司日前举办的一次“中国图书海外发行研讨会”上指出,中国图书的对外出口正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具体表现为:

一、供销体制还不能适应海外市场的需要,分散式的管理方式,使几十万种可供书分散在500多家出版社中,出口专业公司没有哪一家能真正代表中国出版的全貌。因此,所有从事图书出口的公司都是以外购为主备货为辅,给对外宣传造成很多不便;

二、图书品种越来越多,可供出口的品种却越来越少,海外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化、文学,尤其是学术性、研究性较高的古籍图书需求量较大,但近两年来整理出版的古籍图书品种不多,加上再版率高,选题撞车,使海外同业可订书减少;

三、信息不畅,客观上阻碍了图书流通,各省市批销中心的集散、辐射能力有限,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盘,使图书进出口公司配货水平、服务时效大打折扣,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四、适应市场经济的贸易条件尚未形成,图书出口公司所获折扣率较小,与国际惯例不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出口的扩大;

五、身处信息化时代,但一些出版发行机构的反应还不够快,尽管实行了电脑化管理,上了互联网,但基本上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资源共享的整体,提供的信息从数量到时效都难以满足海外读者的需要。比如,谁也说不清中国到底有多少种可供图书,更没有一本像样的可供书目,这在先进国家是罕见的;

六、图书进出口公司还没有完全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专业图书出口公司还没有形成中间商的优势,传统的运作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七、一些出版社和出口公司缺乏对海外市场的了解,也缺乏培育市场的意识,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冲击海外市场几十年来形成的市场布局和价格体系,不利于中文书刊出口的进一步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